网站、软件、福利
寻找有趣好玩的产品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注:本系列所有形制的信息选择皆会根据史料研究结果和市场流行趋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取舍,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请读者理解。
道服与深衣的外形略有相似,是继承自前朝的款式
深衣被认为是古代圣贤的法服,历来备受儒家推崇。本期就来了解一下深衣,这款最古老的华夏服饰形制之一吧!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明制深衣。来源微博:@不才之木才

【结构与历史】
深衣,交领右衽,宽袖。一般为白色玉色,领缘袖缘衣襟处均有(zào,即黑)色缘边。白与黑是最本原的二色,象征着明暗阴阳的轮回交替。衣身上下分开裁剪,又在腰部相连,象征天地合一。下裳用十二幅拼接而成,前后各六幅,象征十二个月,上衣中缝与下裳中缝笔直相连。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身着深衣头戴幅巾的明代士人像。图源网络
深衣与深衣制不可混为一谈。《礼记·深衣》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又曰:“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可以看出,深衣是与传统文化礼仪紧密融合为一体的,它在“色”、“形”、“意”上都要符合“礼”的要求。
“深衣制”则只取“深衣”之“形”,是广义上衣裳相连的服制。深衣制服装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一种在上衣下裳制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形制,深衣制早期的主要样式为曲裾深衣以及直裾深衣两种。此时的深衣制与袍服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左:罗地“信期绣”丝绵曲裾袍;右:印花敷彩纱丝绵直裾袍
由于历代学者对《礼记》及其注疏的理解产生细节上的偏差,关于深衣的具体形制也产生了争议,致使部分礼服的制作一度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深衣制。
宋代士大夫重视华夷之辩,理学兴盛,《礼记》记载的具有明显礼制精神的深衣也被再次关注,可谓中国服饰史上的法古时期。宋代朱熹、聂崇义等人均对深衣的概念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按照其对深衣的理解制作出不同款式形制的深衣。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朱熹考证绘制的深衣示意图

朱熹《家礼》中考证的深衣被后世称为“朱子深衣”,朱子深衣为合领,平铺呈对襟式,穿着时将领子交叠穿着,呈交领式,收袂。同时,幅巾开始成为深衣礼服的首服。明代的深衣还出现了合领改为交领,衣袖改为宽袖等变化,其形制大致保持了宋代朱子深衣的基本样式。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张懋(mào)墓出土的深衣与大带
清末民初,章太炎等革命党学者曾对深衣进行过小规模复兴,因时乱世危而未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直到本世纪初,深衣才开始在民间和学界重新受到重视,逐渐复兴。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四库全书》中的深衣示意图

【场合与穿搭】
深衣主要用于冠礼、祭祀等礼仪场合,一般不作为日常服饰穿着。文人也喜爱在燕居时穿着,以表示尊崇古礼、不同俗流。今天也常见于成人礼、祭孔大典等传统仪式等场合。
穿着深衣时腰间多束大带,腰前打结,末端两侧下垂,又称为“绅”,缀有皁色缘边。大带外还可以加束五色丝绦。首服则多搭配宋代出现的幅巾,又叫“浩然巾”,形状如风帽,上端缀一对系带绕额头打结,下端较长,如披幅状垂在脑后。这种首服也可以在天凉时佩戴,搭配其他形制的长袍。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左:朱子深衣;右:明制深衣
来源商家:天汉骄阳

【附:内搭】
以下款式为传统明制男装通用内搭,也可以作为私人场合的单独穿着。视场合、天气等情况可以进行灵活的搭配和面料选择。
交领短衣:交领右衽,两侧开衩。窄袖或直袖,衣长及臀。
褂子:直领对襟,两侧开衩。直袖、短袖或无袖,衣长及臀。
衤旋子:打褶短裙,前后常用马面褶。群腰两端缀有系带。长度及膝。常穿于袍服下作衬,也可穿于外层,以取古人“下裳”之意。
袴:宽裤腰,窄裤腿,裤长随穿着者需要而定。裤腰处缀有系带。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男装内搭。来源:尊周承明手册

参考资料:
刘乐乐《从“深衣”到“深衣制”——礼仪观的革变》。2014
齐志家《深衣与深衣制》。2011
撷芳主人《大明衣冠图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周渝《深衣记》。2012
来源:@温哥华汉服学社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打赏分享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寻路网 » 深衣——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