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赚钱的软件,看书赚钱的软件哪个好一点
内容导航:
一、腾讯、钉钉、飞书集体收费,在线会议离赚钱到底还有多远
最近一段时间,如果要问什么产品最受市场关注,那么各大在线会议企业收费的消息无疑引发了整个市场的热议。
伴随着腾讯会议的收费,整个市场几乎全面进入收费时代,很多人都在问,既然这些在线会议巨头都开始收费了,“在线会议”们离赚钱到底还有多远?
一、腾讯、钉钉、飞书集体收费?
据报道,腾讯会议部分功能开始收费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过9000万次。
腾讯会议基础的线上会议等服务仍然免费,收费的是自动会议纪要、字幕、高清画质、实时转写等增值功能。腾讯会议于2019年底上线,全球疫情爆发后,腾讯会议创造了245天用户破亿的记录。2020年1月24日腾讯会议承诺,到疫情结束前,面向用户端的300人不限时会议功能始终免费。今年9月15日,腾讯会议对于实时转写等增值功能开始收费。
据报道,目前,腾讯会议分别针对个人和企业推出了不同的收费版本。对个人用户,免费个人版仍能使用45分钟的群组会议等功能。
除了免费标准版的个别功能收费外,2022年3月,钉钉提出全面商业化,在免费版基础上,推出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专业版、面向大中型企业的专属版、和面向超大型企业的专有版,专业版价格为9800元/年。
飞书客服表示,个人用户可以使用免费的标准版,语音转文字等功能免费,可以免费接入25方参会接口(疫情期间为100方),而1080P高清画质的视频会议功能需要升级1440元/人/年的企业版或2400元/人/年的旗舰版才能够使用。
据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 Mobile数据,2022年9月,钉钉月活用户数2.2亿,企业微信1.1亿,飞书840万。
二、在线会议离赚钱还有多远?
说实在的,看到在线会议的几大主要产品都开始收费了也是意料之中,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首先,从收费到免费再到收费其实是市场发展的必然。我们仔细研究中国的这几大主要的市场产品,无论是钉钉还是腾讯会议亦或飞书,其实都不是全球疫情后的产物,2015年钉钉发布,2016年飞书的海外版就已经出现,而腾讯会议虽然是2019年才上线的,但是他的前身企业微信的上线时间也是2016年,当时这些产品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太重视,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当时在线开会的需求其实并不大,而且这些产品基本上也都是面对企业端的,也是收费或半收费的产品,所以,这些产品虽然开始的很早,却始终没有太大的发展。
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家的居家办公需求激增,视频会议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些知名的视频会议软件都开始了自己的免费之路,通过免费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也就成为了整个市场发展的必然。
然而,熟悉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朋友其实都知道,对于互联网产业来说在市场发展早期通过免费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等到市场逐渐成熟之后用收费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利润就显得顺理成章,而我们用数据就可以很好的看到这一点,据国际数据机构IDC发布的《2021年IDC中国视频会议与协作市场跟踪报告》,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达到9.7亿美元(约合62.7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较2020年同比仅增长2.9%。具体来看,云会议市场规模达到2.3亿美元(约合1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8%,这种首次的下降IDC的解释就是,因为云会议的免费模式导致企业的续费使用下滑明显。
如今,伴随着市场发展逐渐成熟,增速开始放缓,由免费向收费转移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其次,在线会议的高成本注定了迫不得已的收费。如果说市场发展的趋势是产业周期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话,那么现实的高成本也是在线会议的各家提供商最为现实的考量,虽然我们没有查到腾讯会议具体成本的数据,但是有些资料却可以进行辅助的考量,2020年腾讯会议刚刚大规模普及的时候,腾讯会议8天扩容10万台云主机,这一创造了中国云计算历史记录的事件。
但是,虽然腾讯会议最早的开发者仅有几个人,但是这么多台云主机的运营其支付的成本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用已经上市的美国在线会议巨头Zoom的数据为例,根据Zoom的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Zoom的运营成本为5.622亿美元、去年同期则为3.591亿美元,其中研发支出为1.167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3.254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1.198亿美元。
Zoom的用户数是8亿,虽然腾讯会议的用户数只有3亿,不到Zoom的一半,但是Zoom明确的高额支出放在腾讯身上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是腾讯这样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巨头能否支撑起腾讯会议的持续免费也会是巨大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是实实在在的运营成本,在线会议企业的收费都将是必然的结果。
第三,在线会议运营商们离赚钱还有多远?广发证券曾经给出一个乐观的预计,广发证券测算,腾讯会议未来商业化的基准收入体量为每年40亿-50亿元,若考虑更大的用户规模和付费率的乐观假设,可以达到每年85亿-113亿元。
这个数字虽然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实际上能否达到还是有较大的未知数,这就是在线会议有多少是这种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会?对于大部分的社交应用来说,群组在线语音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如果不需要投屏只是语音开会的话,其实微信群组或者社交软件群组就可以解决问题,现在之所以大家用腾讯会议比较多,单纯因为是其免费。
一旦腾讯会议收费的话,这种小型会议的需求就会在短时间内从腾讯会议中被挤出,而真正赚钱的大型会议到底又有多少,这可能是最大的问题。不过腾讯会议不愧是腾讯的产品,其深谙腾讯的市场之道,基础服务依然不收费,来集聚人气,而增值服务收费,这就是QQ们之所以红火的关键。
不过,对于在线会议来说收费仅仅是第一步,能否真正赚钱其实还看能不能找到一个真正具有用户愿意付费买单的商业模式,这可能才是市场最需要给出的答案。
(作者为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二、从不看书的人和经常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如果有人问你:「 经常看书的人,和从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你是怎么回答的?
有一位亲戚就问过我这个问题,当时我跟他说了一大堆。正如你所料,我都是鼓吹多看书的好处,不过真要区分两者的区别,还是很难的。
你能确定多看书就一定好吗?从不看书的人就处处不如人吗?也不见得。在《这三种人不能读书,你是哪一种》这篇文章里,就有一种天赋极高的人不必读书。
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类人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虽然不能用肉眼马上辨别出来,但他们之间的差别还是存在的,只能通过观察和深入交往之后,才看到其不同之处。
从我自身经历和主观判断来看,从不看书的人和经常看书的人,主要有以下三个区别。
在人际交往中,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那些经常看书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里都表现得相对自信。即使身无分文,他身上也有一种淡然的气质。
我就有过这种感受。自从看了很多书之后,我才开始变得底气十足,哪怕暗骂自己多就读了几本书,千万不要飘,也还是挡不住骨子里散发出的自信。
比如我跟一些从不看书的富二代们坐在一起时,从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反而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相反,他们在我面前吹牛时,倒有点放不开,说段子时怕说错一样。
用一个哥儿们的话说,「虽然我们没他们有钱,但还是有一种优越感的」。究其原因,这一点点优越感无非是我们多读了几本书,不然一定自卑,至少在他们面前畏首畏尾。
后来一想,确实如此。如果一个人从不看书的话,就没有精神食粮的喂养,每天必然陷入各种物质攀比之中,只要看到食物链中排名比自己靠前的人,就不自觉地自卑起来。
在少年时代,我就被这种自卑感折磨着。因为看书少,与别人交往时只盯着物质不放,比别人过得好就飘,比上不足就自卑。可是人外有人,总有比你厉害的人。
后来看书多了,慢慢地就多关注自己的内心,用书本滋养心灵,于是变得越来越自信。这种自信,哪怕是盲目自信也比自卑好。
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叫《哪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读书真有用》的文章,说到了经常看书的人比常人善于独处,即使长时间没有人找自己玩也有办法自娱自乐。
举个例子。假如把你一个人放在一个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的偏远山村里,你能住上半年吗?毫无疑问,我一定可以安心地住下来,只要有书读。即使不带一本书也没关系,我自有办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趣。
因为先前看过的书可以帮助我构建一个精神王国,我就是国王。在这个只属于自己的王国里,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每一天的生活,不会因为没人陪我玩而感到孤独寂寞,更不会有任何的抱怨。
其实经常看书的人在独处时,或者在恶劣的环境中一个人生活,也不会无聊。而一个不看书的人,如果某一天停电了或者手机电池只有一格时,就不自觉地心烦意乱起来。
如果真到山村里住上半年了,他就可能一天都待不下去,这是心灵干瘪的表现。从这点来看,经常看书的人无疑占了很大便宜。
以前我不经常看书时,一旦遇到问题就慌乱起来,不知道如何解决就只能开口向别人求助,或者在束手无策之后敷衍了事。
现在想来那是一种偷懒和不会思考的表现,不过就算绞尽脑汁我也不知道如何正确思考,因为书读得少了。后来我就主动去看书了,并一发不可收拾,在遇到困难时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解决办法。
虽然有时候不可能完美去解决问题,但方向是不会错的。因为面对某一个难题一筹莫展时,我就想到某本书中的高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假如他遇到了应该怎么做,顺着他的理论和思路,往往很快便找到解决之道。
除了解决问题,在选择是否去做某件事时,经常看书的人更善于做出有利的选择。
比如你打算买某一只股票,就不妨想一想是巴菲特的话,他会不会买呢?他买的依据是什么,不买的依据又是什么?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逼迫自己重温书本知识的过程。
倘若没读过关于巴菲特的书,你就知道找什么书来看,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和做决策的依据是什么。
从不看书的人,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会怎么做呢?可能直接问别人,也可能凭感觉去买,而不会去思考买与不买的根据是什么,后果又是什么。说白了,他只能靠运气做决定。
可见,经常看书的人不仅看起来更自信、善于独处,还知道如何全面地思考问题。
而从不看书的人,也不能说完全不会思考或不够自信,他在短期内来看的话,与经常看书的人没什么区别。可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他的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就容易受限,从长期来看经常看书的人在思考各种问题上就多一点点优势。
这一点优势慢慢放大,久而久之差距就出来了。对于从不看书和经常看书的人,你认为他们之间还有哪些差别?欢迎写下你的看法。
三、三款比较适合普通人的赚钱软件
冬日生活打卡季
我是今年11月份有了自己创作作品想法的,刚开始只是今日头条上面随便整一下。发现慢慢的自己兴趣很大,有种上瘾的感觉,当然这里说一下我的作品并不是很好,毕竟大脑里的那点墨水有些欠缺。
为什么说上瘾那,平时工作也挺忙的,闲暇时间总会想着,自己写一些作品,或者搬运一些好的作品,搬运的作品修改之后再上传。最近这段时间感觉停不下来,在平台上与大家交流感觉特别的有激情,无论评论区只有一条评论都很开心的样子。
说起平台,我主要用的有三个。第一个是今日头条,第二个是百度的百家号,第三个就是知乎。稍后给大家介绍平台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说今日头条,今日头条用户量相对还是可以的,流量大,今日头条可以上传视频,文章,头条三种类型。同时今日头条上传视频可以同步至西瓜视频,抖音账号上面,当然也可以设置不同步。头条模块和文章模块这两个区别不是很大。只是头条模块再有一定的粉丝量的情况下才会有收益,头条内文章模块就不一样了,没有粉丝有阅读数据就会有收益,收益的多少根据阅读而定,文章包括原创和二创。这里重点说一下原创和二创,所谓的原创也就是是自己创作作品,二创,包括改编别人的作品,搬运他人作品,当然并不是二创的作品流量就一定不好,只要平台相似度低的作品曝光还是很不错的,相反的是相似度高的文章,曝光肯定不高,因为系统只会推荐给粉丝。
再来说一下,百家号。在百家号发作品只要有浏览数据就会有收益,最大的有点是文章视频可以互相转换,可以拥有两份收益。不过在百家号上面发作品,最好是原创,系统会有扶持。如果搬运他人作品,系统审核不通过有可能会扣信用分,三次文章二创以原创形式上传就把原创功能关闭了。相对作品审核还是比较严格的,比较门槛低了,作品要求高也不过分,不过原创作品审核通过是很容易的。
最后在来说一下知乎。知乎主要的形式是以文章展现,视屏也可以,与上面两款不同的是,知乎的收益方式来源于用户阅读支付。一篇好的作品不不缺少用户阅读,所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才是根本,这样同时也可以是自己进步,提升自己的正能量,学习了就是自己的,终究有一展身手的时候。
今天只是简单做一下介绍,后续还会出有关作品深度解析操作流程,同样也会出作品推荐其它不错的可以兼职赚钱软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一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书赚钱的软件的内容,更多关于看书赚钱的软件可以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