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服务类手机应用日益发达的今天,大数据“杀熟”一直是热议话题——某某出行、某宝购物等诸多平台或应用APP屡被曝出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的嫌疑。这不,最近某在线旅行预订平台就被曝出“大数据杀熟”。尽管这家在线旅行预订平台第一时间澄清是“系统bug”,但却依然难以让其用户彻底放心。
“大数据杀熟”刺激消费者神经
“大数据杀熟”是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分析用户习惯从而区分用户群体,利用老用户对品牌或应用的信任和习惯,有针对性地在原有商品价格上加价。
“大数据杀熟”完全颠覆了“老客户”的概念。以往传统商家为了增加业绩,给老客户打折优惠是常用方法,而现在的诸多移动端服务应用商家则针对忠诚度高的客户“杀熟”卖高价。
由于某些移动应用或浏览器对数据进行采集,商家通过记录用户过去的消费记录,根据用户身份、浏览习惯、所用设备、消费历史等进行用户画像,然后针对特定用户进行个性化定价,以便让平台/商家利益最大化。甚至还有些浏览器利用Cookie,已经可以实现自动辨别用户身份并进行跟踪处理。比如视频平台的会员服务针对苹果和安卓设备来差异化定价;再比如电商平台发现你购买高端商品越多,就可能给你定高价、少折扣。用户通常并不了解原商品的价格,容易相信系统定价,从而被商家收了额外的钱,消费体验非常恶劣。
大数据采集应与大数据杀熟隔离
伴随着大数据算法越来越成熟,平台和商家均可通过采集用户数据和消费习惯来进行精准画像,从而降低用户获取信息成本。
二三四五(002195)产品负责人表示,新技术本身并没有对与错,关键在于商家如何合理应用。动态定价、个性服务、精准营销这些概念的背后,都是数据的应用,但是大数据采集应与大数据杀熟隔离。个性化的商品与服务推荐、个性化营销活动甚至个性化的售后投诉解决方案,都不应冠以“大数据杀熟”名义。
而另一方面,虽然“大数据杀熟”的手段非常隐蔽,用户常常无法举证,但“杀熟”在法律层面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中的相关法律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技术带来的问题还要用技术解决
如何预防“大数据杀熟”?消费者除了经常货比三家主动识别产品实际价格之外,还可以借助二三四五手机浏览器等具有用户信息保护功能的移动端产品,或安装二三四五手机卫士等。二三四五手机浏览器拥有多重智能广告过滤体系,能有效强化数据安全监管,从技术上夯实“防火墙”,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在使用手机购物过程中,用户应采用浏览器用隐身模式,关闭Cookie追踪,或者使用比价软件甚至通过不断清空购物车等行为来“骗过”应用平台,避免被“杀熟”。
完美的商业模式以产品和服务体验为宗旨。大数据杀熟只能获得眼前利益,只有给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消费体验,甚至拥有吸引消费者愿意额外付费的优质服务体验,企业才能走得长远。